缺工就業獎勵學者建議放寬申請條件中高齡再就業需有更多誘因讓人才回流

據統計,2010年至2020年間,青年勞動力減少約16萬人,另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65%企業正面臨缺工問題,移工人數也達到72萬人的歷史高點。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1月16日召開《缺工海嘯來襲》座談會,專家建議,缺工就業獎勵措施的條件應放寬,也要提高企業僱用中高齡的誘因,在強化銀髮人力運用方面,需提高職務再設計的獎助,除改善硬體設備外,更應給予彈性工時設計。

國政會簡榮宗產業暨新創研究中心召集人表示,少子化、薪資成長緩慢,以及青年就業意向改變,都是造成缺工的原因,不過目前政府推動的缺工就業獎勵,除營造業延長辦理外,其餘行業均無,可見此一措施並未能對症下藥。而去年4月30日上路的移工留才久用方案,符合申請資格雖高達20.8萬人,但實際申請僅5%,獲准者僅0.1%。目前開放申請移工的行業,僅限製造業、製造業、社福移工及農業,也未顧及服務業的需求。

政治大學教授成之約分析,目前的缺工就業獎勵措施,適用對象必須是非自願離職或失業達30天以上,進入3K 產業或照顧服務業才適用。他認為,可以考慮放寬限制,只要是目前不在勞動市場的勞工,願意投入確實有缺工情形的行業,例如旅遊業,就應該納入此項方案,提供更多誘因。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觀察勞動市場的趨勢發現,目前投遞兼差打工的勞工增幅較一般正職人員多,充分反應零工經濟的興起,尤其現在Y 世代與Z 世代的青年勞工,價值觀與過去不同,不僅重視薪資、獎金,更在乎上班總工時、福利等。對於中高齡的二度就業,她說,由於這些人已有多年的工作經驗,薪資條件較高,企業聘僱意願較低,導致許多人選擇退休,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然而現有的中高齡就業獎助誘因太少,期望未來政府能提高獎助,讓更多優秀人才回流職場。

台北市議員曾獻瑩指出,目前台灣半導體產業佔全台總出口的34.8%,而這些科技業吸引多數台灣頂尖人才,導致台灣過度重視單一產業,資源分配不均,排擠其他行業資源。若不提升其他產業別的競爭力,協助各產業轉型、創新,將直接影響台灣產業的多元化,造成台灣各產業別差距擴大,發展不均。

成之約表示,現在的勞動市場呈現人力資源多樣化的結構,零工經濟的興起就是與年輕人就業意向的改變有關,同時Y、Z 世代比傳統世代更重視生活與工作平衡。他強調,年輕人沒有消失,只是不選擇傳統需要長期加班的工作,因此企業主的認知亦須改變,根據新的人力結構需求,做出社會彈性的工時調整,如育兒員工可下午4點下班接小孩,如有需要,等孩子睡了再繼續作業,以免婚育成為女性離開職場的主因。

立委吳怡玎則建議,政府應協助企業轉型,進而能夠為員工加薪,並透過租稅獎勵,鼓勵進用二度就業婦女、實施利潤分享、彈性工時,創造勞資雙贏的職場環境。